顯示具有 願景形塑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願景形塑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0年7月2日

課程發展工作坊記綠(6)

時間:99年7月2日上午10:20~11:30
地點:領航中心 202
出席:Ted、Penny、Bear、Jin、Nightview、Yellownews、蔡蔡、Shia、
   歆、Jenny(10位)
記錄:
Yellownews:活動前讓老師們充分的了解與討論,增加老師們的參與感。
Shia:走出傳統升學掛帥的窠臼,培養孩子們多元能力;從活動中找到快樂、信心和成就感。
蔡蔡:開發學生潛能;學校多辦各種類型的活動。
Nightview:跳脫傳統框架,形成校內主流並整合行政的力量,表現出本校小而美的特色。
Bear:引導學生自主學習,養成自動自發的習慣。
Penny:建立學生正確的人生態度,讓學生思考並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歆:讓學生覺得上學是很重要的事情;從小地方開始執行,可避免一些阻力。
Ted:激發潛能,讓天賦發光(從自己做起,進而影響他人)。
Jim:讓學生想像,當踏出仁美的校園,希望自己成為怎麼樣的人。

關鍵字:
參與感
多元能力、潛能、天賦
信心、成就感
自主學習、自動自發
態度、品格
解決問題的能力
特色小校
覺得上學很重要
對自己的願景

2010年6月18日

課程發展工作坊記錄(4)

時間:99年6月18日上午9:20~11:00
地點:領航中心202
出席:Ted、Penny、Yellownews、Bear、Jin、Nightview、蔡蔡、秀琴(共八位)
記錄:
1.定向運動影片觀賞:藉由三部影片的觀賞,了解定向運動的規劃、實施流程、競賽方式……相關知識。目前若想在校園內推動這項運動,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有一張校園定向運動用的地圖。
2.團隊願景的形塑:今天的討論在這個地方遇到了一些問題,也許是要將每個人的願景發展成團隊的願景不是那麼容易;也許是對「願景」是什麼不夠了解,所以,談了一些和願景不是那麼相關的事,但也交換了不少意見和心得,一些關於閱讀、一些關於品格……。

在思考願景形塑時遇到的困難該如何解決時,剛好在網路上遇到了快手,他與我分享了一篇文章:
<校務發展計劃的理念與方法>--王如哲 致遠管理學院副校長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所教授
建立共同願景是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練之一。這個修練是將相關參與者整合,以便共同朝向訂定的目標前進之技術,這會涉及共同建立的承諾、價值與目標,這也是一種共同合作過程。很遺憾的是,有很多人誤以為建立「願景」是領導人的責任,認為在學校就是校長的工作,在教室就是教師的目標,但是這些由領導者所制訂的願景或能解決危機事件,但一個組織賴以永續的願景,卻必須是整合個人願景而成為共同願景,才有可能成功(黃月純,2001)。這是第一項可使用於校務發展計劃的方法。
另外,我也找了一篇相關文章:
<願景意義的釐清與學校願景的建構之研究>--吳百祿 正修科技大學教育學程中心助理教授
對於願景一詞,經參考國內外文獻,均有不同的意涵,誠如Collins 和 Porras所言:有關願景的各家概念,整體而言相當模糊不清。願景一詞已經成為最過度濫用,卻又最沒有人了解的詞彙。願景可以在不同人的腦子裡,產生不同的意象,例如:固守的價值、傑出的成就、社會的凝聚、振奮人心的目標、激勵的力量、存在的理由…等(周旭華譯,民89)。因此,願景的意義有進一步釐清的必要。
發展願景也是耗時的,Smith在建立共同願景的策略乙文中,描述了一個公司總裁,花了一年的時間進行密集的深度匯談(齊若蘭譯,民91:512)。歐白恩曾任美國麻薩諸塞州漢諾瓦公司的總裁,他花了12年的時間,才使公司走上具備願景和價值觀的成熟之路。
看了這些文章,才更加了解,願景的形塑雖然和重要,但是就如我們遇上的困難一樣,發展願景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2010年6月9日

課程發展工作坊記錄(3)

時間:99年6月9日上午8:25 ~ 9:10
地點:領航中心202
出席:Ted、Penny、Bear、Jin、蔡蔡、Nightview(共六位)
記錄:
1.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介紹
2.團隊願景形塑
    用心智圖軟體XMind和團隊夥伴以腦力激盪的方式,完成願景的雛形。
3.工作坊相片




   
    感謝蔡蔡的相機和找來充場面的人~哈